[夏侯徽真的是司马懿]夏侯徽真的是被毒死的吗 司马师毒死原配妻子究竟有多渣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源:历史名人    点击:   
字号:

【www.bbcybsl.cn--历史名人】

  夏侯徽和司马师之间的婚姻虽然是一场政治的交易,但是这两人婚后的生活也算是相敬如宾。虽然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夏侯徽跟自己的小叔子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这绝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夏侯徽自从嫁给司马师便一直很守妇道,而且还为他生了五个儿女,这样的夏侯徽难道最后真的被自己的丈夫毒死了吗?

  司马懿为司马师物色的妻子是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夏侯徽(211年-234年),字媛容,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父亲是曹魏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曹操本姓夏侯,因此夏侯家族在曹魏地位十分特殊,“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实际上享受着皇室的待遇。夏侯尚是名将夏侯渊的侄子,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曾任征南大将军、荆州牧,与刘备、孙权都打过仗,颇有战绩,被曹丕称为“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他的女儿相当于曹丕的侄女,是曹魏的“准公主”。司马懿也深受曹丕信任,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录尚书事,堪称朝廷栋梁。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固然是青年才俊,而夏侯尚之子、夏侯徽之兄夏侯玄,不仅“宇量高雅,情礼兼到”,而且被喻为“玉树”、“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据此可以判断其妹妹夏侯徽也应当是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历史上宗室和重臣联姻,可谓门当户对。而且司马师和夏侯徽也是郎才女貌、人中龙凤。如此说来,司马师和夏侯徽的婚姻似乎应该是很般配、很圆满的。司马师与夏侯徽结婚时间大体应在黄初六年(司马师18岁,夏侯徽16岁)至太和二年(司马师20岁,夏侯徽18岁)之间,这一时期正是二人的适婚年龄(但黄初七年及太和元年为曹丕去世的国丧期,除外)。然而,就在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也就是司马师和夏侯徽结婚的第6或第8年左右,夏侯徽竟然被司马师残忍地“鸩杀”(下毒杀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晋书·景怀夏侯皇后传》载:“后(指夏侯徽)知帝(指司马师)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按照这一记载,夏侯徽是因为发现司马师父子谋反的迹象,被司马师杀人灭口的。但是这一记载历来受到学者的质疑: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司马懿尚在五丈原前线与诸葛亮大军对峙,自顾不暇,而司马师尚未出仕,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社会青年,要说这个时候父子俩就已经有了取代曹魏当皇帝的想法,甚至还有被人看出迹象的具体行动,恐怕不太符合常理。

  以上质疑是有道理的,所以《晋书》的记载可信度不高(《晋书》是二十四史中质量相对较差的一部,以内容杂芜、荒诞失实而经常遭到吐槽),但是,《晋书》的编撰者们既然把这一说法写入煌煌正史,似乎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那么,夏侯徽被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夏侯徽和司马师之间的婚姻虽然是一场政治的交易,但是这两人婚后的生活也算是相敬如宾。虽然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夏侯徽跟自己的小叔子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这绝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夏侯徽自从嫁给司马师便一直很守妇道,而且还为他生了五个儿女,这样的夏侯徽难道最后真的被自己的丈夫毒死了吗?

  司马懿为司马师物色的妻子是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夏侯徽(211年-234年),字媛容,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父亲是曹魏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曹操本姓夏侯,因此夏侯家族在曹魏地位十分特殊,“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实际上享受着皇室的待遇。夏侯尚是名将夏侯渊的侄子,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曾任征南大将军、荆州牧,与刘备、孙权都打过仗,颇有战绩,被曹丕称为“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他的女儿相当于曹丕的侄女,是曹魏的“准公主”。司马懿也深受曹丕信任,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录尚书事,堪称朝廷栋梁。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固然是青年才俊,而夏侯尚之子、夏侯徽之兄夏侯玄,不仅“宇量高雅,情礼兼到”,而且被喻为“玉树”、“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据此可以判断其妹妹夏侯徽也应当是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历史上宗室和重臣联姻,可谓门当户对。而且司马师和夏侯徽也是郎才女貌、人中龙凤。如此说来,司马师和夏侯徽的婚姻似乎应该是很般配、很圆满的。司马师与夏侯徽结婚时间大体应在黄初六年(司马师18岁,夏侯徽16岁)至太和二年(司马师20岁,夏侯徽18岁)之间,这一时期正是二人的适婚年龄(但黄初七年及太和元年为曹丕去世的国丧期,除外)。然而,就在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也就是司马师和夏侯徽结婚的第6或第8年左右,夏侯徽竟然被司马师残忍地“鸩杀”(下毒杀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晋书·景怀夏侯皇后传》载:“后(指夏侯徽)知帝(指司马师)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按照这一记载,夏侯徽是因为发现司马师父子谋反的迹象,被司马师杀人灭口的。但是这一记载历来受到学者的质疑: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司马懿尚在五丈原前线与诸葛亮大军对峙,自顾不暇,而司马师尚未出仕,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社会青年,要说这个时候父子俩就已经有了取代曹魏当皇帝的想法,甚至还有被人看出迹象的具体行动,恐怕不太符合常理。

  以上质疑是有道理的,所以《晋书》的记载可信度不高(《晋书》是二十四史中质量相对较差的一部,以内容杂芜、荒诞失实而经常遭到吐槽),但是,《晋书》的编撰者们既然把这一说法写入煌煌正史,似乎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那么,夏侯徽被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夏侯徽是曹魏宗室贵戚,司马师敢于冒大不韪杀掉夏侯徽,必然是事出有因,而且这些原因具有很强的驱动力,以致其不得不为。我推断有三个原因:

  (一)司马师“阴养死士”,被夏侯徽发现

  在后来齐王曹芳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废诛曹爽时,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三千死士正是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初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不然,司马懿被削夺兵权多年,在政变之始却能“勒兵先据武库”,哪来的兵呢?应该就是司马师豢养的三千死士了。

  这三千死士“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显然不是短时间内拼凑起来的。很可能司马师在魏明帝青龙二年左右就开始秘密组建这支影子部队了,那时候“死士”的数量应该没有这么多,司马师也不至于想到要利用这支部队来推翻曹魏政权,可能只是打算建立一支可以依赖的私人武装,在政局变化时有能力自保而已。但是在旁人看来,秘密地训练这么一支部队,似乎不是一个忠于君主的臣子所应为之事,尤其是身为曹魏宗室的夏侯徽看来,司马师“阴养死士”的行为简直就是作死,《晋书》所说的夏侯徽认为司马师“非魏之纯臣”,如果是这样来理解,倒也可以说得通。一旦司马师发现夏侯徽知道了他的秘密,生怕她进宫向曹睿告密,自然不免引动杀机,非将她除掉灭口不可。

  (二)夏侯徽太聪明,为司马师所忌惮

  司马师“沈毅多大略”,是有才干的人,而且他自视甚高,在好友王弼病死时,他曾反复吟叹“天丧予”。“天丧予”是孔子哀悼颜回的话,司马师反复吟叹这句话,无疑是高调地向旁人宣示他将王弼比喻为颜回,而以孔子自比。孔子在“独尊儒术”的时代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司马师以圣人自比,无疑是对自己的极高的评价。同时,司马师又是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司马师年轻时曾与何晏、夏侯玄齐名,后来何晏和夏侯玄都被司马师所杀,二人之死虽然是复杂政治斗争的结果,但司马师对这两位曾经与自己齐名的人物的妒忌,也是二人的死因之一。夏侯徽的父亲夏侯尚是一员智将,哥哥夏侯玄更是才华横溢,夏侯徽继承了这样的基因,又生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是个聪明贤惠的女子,经常干预司马师策划的事情,而且她能够察觉司马师“阴养死士”的秘密,也说明她善于观察、精于分析,不是泛泛的女流之辈。这样聪慧、精明、有见识又爱管事的女人,是自命不凡、看不得别人好、且为直男癌晚期患者的司马师所不喜欢甚至有所忌惮的。再加上夏侯徽发现了司马师的秘密,令司马师恼羞成怒,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要说夏侯徽之死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恐怕还是人性扭曲的因素更多一点吧。

  (三)夏侯玄因“浮华案”失势,司马师决意另攀高门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不认识了”。曹嵩在被曹腾收为养子、从夏侯家分离出来之后,夏侯家与曹操、曹丕两代人还有较深的感情联系,到了曹睿这一辈,两家的关系虽然还在,但明显没有那么密切了。曹睿所重用的文官武将中,没有一个夏侯家的人,可以充分说明这一事实。而且夏侯尚在曹丕去世的前一年英年早逝,夏侯玄年方十九,还不足以担起家族领导者的重任,这对他们家族政治地位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夏侯玄因涉及魏明帝严查的“浮华案”,遭到了“免官禁锢”的处分。

  所谓“浮华案”,是指魏明帝曹睿即位后的太和年间,一群达官显贵的子弟聚集在一起,以谈论玄学为风尚,相互吹捧、自抬身价,被魏明帝斥为“浮华”而予以严惩的政治事件。东汉魏晋时期重视人物品评,并以此作为朝廷选官的依据,曹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由中正官来负责本州本郡的人物品评,据以授给官职。这些“官二代”结成私党,企图制造舆论影响对自己的品评,是对国家人事制度的一种干扰。魏明帝在太和四年(230年)就下诏严斥“浮华”风气,但被这些有恃无恐的“官二代”们当做耳边风。到了太和六年(232年),经司徒董昭上奏,魏明帝下诏,采取措施严查严办“浮华”党人,何晏、夏侯玄、诸葛诞、邓飏、毕轨等领袖人物,都被“免官禁锢”(“禁锢”不是限制人身自由,而是列入黑名单,禁止出任官职)。

  司马师也是这些“浮华”党人之一,但因为司马师当时尚未任官,起的作用有限,且《三国志》成书于西晋,陈寿“为尊者讳”,没有把司马师的糗事写进来。但司马师直到景初三年(239年)才出仕初任散骑常侍,当时已经32岁,这是不太正常的(夏侯玄20岁任黄门侍郎,而钟毓14岁就出任散骑侍郎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因为受到了“浮华案”的牵连。

  司马师本人卷入“浮华案”,而且是“浮华”党人领袖夏侯玄的妹夫,这对他的政治前途是非常不利的。如何与夏侯玄划清界线、切割关系,是摆在司马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许,司马师一开始并未想到要杀死夏侯徽,但夏侯徽发现了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再加上他不是真心喜欢夏侯徽,多种因素叠加,成为激起司马师杀人念头的契机。我相信,司马师是很乐意杀掉夏侯徽的。

本文来源:http://www.bbcybsl.cn/lishi/2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