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没有一点势利吗]汉献帝没死刘备就称帝 当时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

发布时间:2020-01-01   来源:历史名人    点击:   
字号:

【www.bbcybsl.cn--历史名人】

  历史上关于刘备的称帝,向来存在着很多非议。虽然刘备被认为是仁德信义的代名词,但是真实的刘备真的这样吗?他当时听信外界关于汉献帝已死的传闻,并未求证查实汉献帝的死因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但实际上汉献帝并未遇害,汉献帝没死刘备就称帝,这样的刘备真的信义吗?当时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呢?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

  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篡权夺位的国贼。而王朗这边则刚好相反,称诸葛亮北伐军为“无名之师”,犯上作乱。

  抛开个人好恶不说,其实王司徒的说法是更有道理的。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分成了三个国家,皇帝自然也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虽然这三个皇帝,均自有说辞,说自己称帝名正言顺。但实际上,按古代的礼制,曹丕是正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登基的。

  不管献帝是否心甘情愿,曹丕手上是有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举行了禅让仪式而登上的皇位。历史上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归为正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历史上关于刘备的称帝,向来存在着很多非议。虽然刘备被认为是仁德信义的代名词,但是真实的刘备真的这样吗?他当时听信外界关于汉献帝已死的传闻,并未求证查实汉献帝的死因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但实际上汉献帝并未遇害,汉献帝没死刘备就称帝,这样的刘备真的信义吗?当时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呢?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

  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篡权夺位的国贼。而王朗这边则刚好相反,称诸葛亮北伐军为“无名之师”,犯上作乱。

  抛开个人好恶不说,其实王司徒的说法是更有道理的。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分成了三个国家,皇帝自然也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虽然这三个皇帝,均自有说辞,说自己称帝名正言顺。但实际上,按古代的礼制,曹丕是正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登基的。

  不管献帝是否心甘情愿,曹丕手上是有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举行了禅让仪式而登上的皇位。历史上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归为正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曹丕接受禅让成为皇帝,立马就让刘备的地位非常尴尬。过去三国争霸时期,曹丕是魏王,刘备是汉中王,大家地位对等,有事好商量。但曹丕称帝后,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另外,天下间的人才选择要投靠的主子时,刘备这边就比曹丕低了一级,不利于招揽人才。

 

  因此,找一个理由让刘备称帝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当务之急。但是刘备称帝有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汉献帝的存在。刘备既自称皇叔,那是以汉臣自居的。正史记载,曹丕接受禅让后,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好好地保护了起来。因为对曹丕而言,献帝活着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让他活着还可以继续用来牵制刘备等人。

  对于这个难题,《三国志·先主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意思是说,曹丕登基后,有传闻说汉献帝被曹丕害死,刘备既未求证也未责问,直接就为献帝发丧,给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完了之后,宣称曹丕杀死献帝,自己继承大统于西川,成功达到了称帝的目的。

  然而,尽管当时刘备称帝是形势所迫,但当时献帝并未遇害,刘备就听信传言为其发丧,是不义之举。如此登上的皇位多多少少都会给后人留下口实,有损其贤德之名。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是一心想要登基称帝的,但却遭到了费诗的反对,费诗向刘备说到:“当初主公之所以起兵是因为天子被曹操挟持,如今曹操还未剿灭,主公就急于称帝,似有不妥啊。”刘备对于费诗的反对,当时十分生气,但碍于情面,当场并没有表现出来,不过之后的一件事就证明了刘备对费诗的不满,之后刘备便将费诗贬谪到云南永昌,当时的永昌十分荒凉,去的人一般很难生存下来,可见刘备贬谪费诗的用意很明显:如果有人阻拦我登基称帝,费诗就是你们的下场。

  可见在刘备心里,登基称帝才是他一心想做的事,对于任何阻拦他的人,他都会一一铲除,这也暴露了刘备并不是真的大仁大义之人,只是善于伪装罢了。

  当人网上也有网友认为刘备称帝,是情急之需,因为当时刘备除了称帝,他真的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而且刘备称帝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一,有没有资格?有。但凡汉朝宗室。其实都是储备力量。汉景时期的清君侧叛乱就说明了这一点。叛军不是为了清君侧。而是为了让皇帝下台自己当皇帝。因为他们也是宗室。所以有资格。这在后世同样被无数次证明过的。所以,刘备有资格称帝。

  第二,巩固已存。关羽已败,荆州已失。但刘备的主力军团可是常年征战。打下益州这么大块地盘。你能连封赏不给,爵禄不加么?要稳定。必须给宿旧加爵。给功者封赏。怎么给宿旧加爵?称帝。益州必须稳定。这是第一要务。

  第三,刘备以讨汉贼为名,在曹操进位魏王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就能得知,这是一种政治较量。其实,曹丕称帝后,刘备紧跟称帝也是一种政治需要。不然,要是刘备只是以汉中王伐魏,在政治上就已经输人一筹了。

  第四,就当时而言,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拉下皇位了,但中原地区还是有很多保汉人士的。倘若没人举起汉室的旗帜,势必会令这群人认为汉室已灭,更加快速的融入曹魏。而刘备的称帝,也可以令这群人看到一个希望。毕竟你刘备号称汉室子弟,如果连举起大汉旗帜的勇气都没的话,那凭什么让这些人拥戴你。

 

  第五,刘备年事已高。刘巴,秦宓力谏暂时不要称帝。其实就是推迟称帝。理由就是曹丕新立。不满者必然日多。由汉廷变成魏廷不是一时半会儿变得过来的。不如打出讨贼的名号。效楚汉故事。约立先入关中者为王。同时魏廷中大量人才都会因不满曹丕而来加入刘备的队伍。刘备不知道吗?知道。

  但他已然60岁了。哪还有时间带着军队弛聘中原?时间不多了。跟随自己的集团这么多号人。总要给大家个名分,给集团以安定。所以称帝成了必然。

  第六,给孙权以压力。孙权历来自称汉将。称曹操为魏贼。而今刘备称帝。孙权在政治上就低了一头。他要么向刘备请和。要么倒向曹丕。如果向刘备请和。那就对刘备有利。如果完全倒向曹操,那就对自己的政治影响十分不利。

  当然。我想如果刘备年轻的十岁。估计以他的眼光和耐性。是不会急着称帝的。

本文来源:http://www.bbcybsl.cn/lishi/14122.html